案例一
可愛的婉迪一向是比較好管教的孩子,但從去祖父母家度了一個暑假后,長了不少脾氣,常常為了一些小事與媽媽無止無休地鬧,搞得媽媽很頭疼,小心翼翼地害怕違了她的意。但媽媽越是小心謹(jǐn)慎,婉迪越是難侍候,像是一只小刺猬,動輒發(fā)怒。一天媽媽要帶婉迪去做客,讓她將身上搞臟的衣服換下,穿一件干凈衣服,婉迪一口拒絕,媽媽將壁櫥里所有的衣服都拿出來吸引婉迪,好讓她改變主意,婉迪只緊守一個字“不”。
“那么你不想去露西家和露西玩嗎?”
“想去?”
“那就要換衣服?!?/P>
“不換!”
“你這件衣服太臟,一定要換了再去!”
“就不換!”
媽媽漸漸失去了耐心,抓住婉迪,開始給她脫身上的臟衣服,婉迪拼命掙扎,大喊大叫,將媽媽好不容易給她穿上去的衣服又脫了下來,幾個回合下來,媽媽已滿頭大汗,不由張開手在婉迪身上打了幾下,婉迪更加哭得厲害,轉(zhuǎn)身又將那件臟衣服穿上,看著媽媽。媽媽真不知如何是好,只能蹲下來說:“親愛的,要不要吃冰激淋,我給你加上一些草莓醬?”婉迪點點頭,“那把衣服穿上好嗎?”終于媽媽給婉迪穿上了干凈衣服。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最后還是甘居下風(fēng),親自為小公主買了冰激淋。
給父母的建議:
婉迪在祖父母家受到了什么特殊待遇,不得而知,但媽媽對她的發(fā)脾氣、處理不當(dāng)卻是顯而易見的。婉迪不肯換上干凈衣服是不合情理的事,她已經(jīng)5歲,該懂得什么是干凈什么是漂亮,到別人家做客該穿得干干凈凈,而且她也表示喜歡到露西家去,為什么還要鬧呢?她的目的是要好好展示自己的權(quán)威,她可以不聽媽媽的話,逼著媽媽與她“打仗”。而媽媽也正是像她所希望的那樣與女兒爭執(zhí)不休,因為媽媽急著帶婉迪出門做客,因此無論如何要想辦法讓她換上衣服。媽媽的這種背水一戰(zhàn)的情景,婉迪也似乎有所察覺,因而更加有興趣地與媽媽周旋了一番。在這種情況下,媽媽只有兩條路可走,一是她最終采用的“利誘”,這當(dāng)然不是明智的辦法,只能鼓勵婉迪下次如法炮制。再有一個方法就是向女兒說明,去做客一定要穿干凈衣服,身上的那件絕對不為人接受,如果婉迪不肯換,只好不去做客了,然后給她15分鐘時間做決定,若超過15分鐘,便給朋友打電話講明情況取消這次活動。說完,媽媽應(yīng)回到自己房間或廚房,獨自安安靜靜地做事,擺出可走可不走的姿態(tài),完全取決子女兒是否換衣服。這樣婉迪沒有必要再向母親示威了,再僵持下去,還會失去一個和朋友聚會的機會,除非婉迪根本不想去,媽媽的策略是有把握成功的。
當(dāng)然這樣做媽媽也會付出一定的犧牲,一場計劃好的活動被迫取消,搞得朋友們也不開心,但這樣做不僅為這一次的事件找到出路,更為今后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避免了麻煩。從沖突中撤離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對孩子的愛、感情和友誼。事實上在發(fā)生沖突時或即將被卷入沖突時,從中抽身退出往往幫助我們保持了與孩子良好的關(guān)系。設(shè)身處地的想,當(dāng)孩子很有挑釁性時,我們做父母的也很難保持冷靜、友好的態(tài)度,我們大約很傾向于給他一個教訓(xùn),讓他嘗嘗我們的厲害。雙方的這種敵對性會對相互之間的關(guān)系造成損害。所以,假如在生活中,你真的遇到和以上事件相同的情況,最好從矛盾升級中退出,留下一個想鬧的孩子,他自知無趣,又沒對手,又不好玩,最終只好放棄。